晓琴摘抄

《木兰诗》是一首叙事诗

泣华晖2019-09-20 00:11:09

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吗

是。

《木兰诗 / 木兰辞》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,也是一篇乐府诗。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,代父从军,征战沙场,凯旋回朝,建功受封,辞官还家的故事,充满传奇色彩。

木兰诗是一首什么诗,叙述了木兰,的故事

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,也是一首北朝民歌。故事发生于北朝后期,讲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。生动地刻划了木兰刚毅、勇敢的性格及不慕功名、富贵的高尚品德。全诗共分六段:一、得知消息,决定代父从军;二从军准备、踏上征程;三、十年征战,得胜而归;四、不受爵禄,辞归故乡;五、亲人迎归,伙伴惊慌;六、双兔为喻,赞叹木兰。是北方民歌的杰作。

《木兰诗》是一首什么诗

木兰诗,是一首叙事诗。

木兰诗是北方民歌中的一首叙事诗,与《孔雀东南飞》并称“乐府双壁”。

供参考。

《木兰诗》这首叙事诗哪些内容详写,哪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吗图

《木兰诗》这首叙事诗哪些内容详写,哪

《木兰诗》从写作特色角度看的美感: 《木兰诗》是一首叙事诗。它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节,在叙事上有详有略,详略得当是其主要特点。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、离别、辞官还乡、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。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。这样处理详略,不只是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,使结构疏密有致,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。试想,如果将十年的征战生活详细来写,就会冲淡了诗的主题,也与木兰的形象不相吻合。所以木兰的形象塑造得如此成功,是与详略安排分不开的。 浅析《木兰诗》的修辞特色 北朝乐府民歌《木兰诗》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。它成功地塑造了木兰的巾帼英雄的形象。全诗淳朴雄浑、简劲粗犷,而且易记易诵。《木兰诗》巧妙的语言与它成功地运用多种修辞是分不开的。 一、句式整齐的对偶句 《木兰诗》这首民歌多处运用对偶句,不但使句式整齐,读起来铿锵悦耳,朗朗上口,而且又便于记忆,便于传诵。 “不闻机杼声,惟闻女叹息。”民歌一开始就以这一组结构整齐的对偶句塑造了停机叹息,忧思重重的米兰形象,形成悬念,引起下文。 “阿爷无大儿,米兰无长兄”。一组对偶句点出木兰停机叹息的原因:原来是天子大规模的征兵,父亲年老体弱无力从军。在这种情况下,米兰怎能不思绪万千呢? “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” 在这里诗歌运用了对偶中含对偶的修辞手法,反复咏叹:一方面写出了征途的遥远、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中国;另一方面描写了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,以此烘托木兰离家越远、思家越切的心情。 对偶手法的运用在《木兰诗》中随处可见。如“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”等都对塑造米兰这一栩栩如生的形象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。 二、井然有序的排比 排比: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,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,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。它可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,条理性更好,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。此文多处运用了井然有序的排比句,不但使句子结构匀称,节奏感强,而且加强了语言的气势,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。 “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”展示了木兰为出征而操办的忙碌场景。这句也是排比和互文的套用。 “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;阿姊闻妹来,当户理红妆;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。”“开我东阁门,坐我西阁床,脱我战时袍,著我旧时裳。” 这里两组排比句,第一组先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举家欢庆木兰归来的热闹场面;后一组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木兰归家后的激动心情。 三、极有分寸的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,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,以增强表达效果。为表现木兰的英雄形象及显赫的战功,文章极有分寸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。以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。 “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”这一夸张,生动地描写了木兰奔赴边关的征途之遥,生活之苦,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。 “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”文章以“十二转”、“百千强”的夸张语言突出木兰功劳之大,天子赏赐之多,但木兰辞官不就,这就更突出了她不图功名、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质。也为下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辞官还乡作了铺垫。 四、兼顾合指的互文 互文:把属于一个句子(或短语)的意思,分写到两个句子(或短语)里,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。 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”反映了战争的旷日持久,战斗的激烈悲壮,同时反衬木兰的英勇和智慧。在这里,“将军”和“壮士”,“百战死”和“十年归”互相渗透,互相说明,意义上合指兼顾。语言上分开来写是为了求得诗句的统一、音调的和谐。 “当窗理云鬓,对镜贴花黄”。木兰对着窗户,已包含对着镜子,“理”和“贴”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,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。另外,“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”也采用了互文的修辞。这样上下句的意义互相渗透说明兼顾合指,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,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更加深刻。 五、生动形象的比喻 比喻: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(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),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(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,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),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,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。可以使事物更生动、形象和具体。为表现木兰的聪明智慧,文章还运用了妙趣横生的比喻。 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;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”其中前两句更具有民族特色,突出了木兰具有男子一般的英勇和无畏。“雄兔”、“雌兔”的比喻新颖,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,却始终未被同伴发现,可见她是何等地谨慎,何等地机敏,这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聪颖机智的优秀品质。 六、自然妥贴的设问 设问:为了引起别人注意,故意先提出问题,自问自答。为了引出下文,文章运用了极其自然的设问方法。 “问女何所思,问女何所忆?女亦无所思,女亦无所忆。” 诗歌在上文木兰停机叹息的情况下发出疑问,随后又通过设问自然引出木兰停机叹息的缘由,因此这一设问在文中显得非常自然,毫无牵强之感。 七、环环紧扣的顶真 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,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,首尾相连两次以上,使邻近的语句、片断、章节首尾顶接,蝉联而下,这种修辞手法,叫做顶真。为了段落间的结构严密,文章采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。 “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”写出了战争情况之紧迫。 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”“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”木兰胜利归来,结果如何呢?文章用顶真的方法,使上下段的语言表达显得自然、严密,同时也说明了木兰战功显赫。 这首民歌正是巧妙、恰当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从而使文章人物形象突出、语言生动活泼。应该说简劲与细腻在《木兰诗》中得到了和谐和完美的结合,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沉的思考

《木兰诗》全诗

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。不闻机杼声,惟闻女叹息。

问女何所思,问女何所忆。女亦无所思,女亦无所忆。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,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,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

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

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

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可汗问所欲,木兰不用尚书郎;愿驰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。

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;阿姊闻妹来,当户理红妆;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。开我东阁门,坐我西阁床,脱我战时袍,著我旧时裳,当窗理云鬓,对镜贴花黄。出门看火伴,火伴皆惊忙: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。

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;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

热门推荐

最新文章